为深入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教育强国战略需求,切实发挥数学学科在学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8月12日,我校数学学科发展论证会在理工一号楼327会议室成功举行。
会议汇聚了国内数学界的顶尖智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张继平教授莅临现场指导,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8名权威专家组成智囊团,我校校长蒋鲲教授带领数学科学学院相关人员全程参会,共商学科发展大计。会议由数学科学学院科研副院长崔仁浩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以前瞻视野谋划学科未来,聚焦学术团队构筑、学科平台升级、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科研创新突破、国际交流深化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关键议题,旨在为学科“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学校在师范教育领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蒋鲲校长在致辞中立足学校办学历史与发展现状,深刻阐释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独特价值,强调其对于学校构建高水平师范教育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作用,殷切期盼各位专家为学科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随后,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刘萍教授作专题汇报,系统梳理了数学学科的建设成效与特色优势,涵盖学科布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产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以及面向未来的创新举措与发展愿景,全面展现了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与广阔前景。

在专家研讨环节,思想碰撞激荡智慧火花。张继平院士高屋建瓴,从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视角,倡导构建跨校合作机制,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广东工业大学陈智奇教授强调教学成果培育需强化顶层设计,发挥领导引领示范效应;东北师范大学扶先辉教授立足师范院校定位,提出应深耕基础教育服务领域,打造教师培训品牌、竞赛指导高地和国家级课程标杆;复旦大学吴泉水教授紧扣时代脉搏,建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青年人才培养,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凝练教学成果,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浙江大学李方教授聚焦博士培养质量,主张建立动态化、差异化的评价体系;扬州大学李立斌教授提议拓展联合培养渠道,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东北师范大学陈良云教授围绕人才引育,鼓励政策向基层倾斜,激发学院活力;华中师范大学张健教授强调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的重要性;浙江大学吴志祥教授提出巩固本科教育根基,推行教师分类管理、教学科研分类评价的改革思路;南京大学秦厚荣教授直指课程建设短板,建议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依托中国数学会、中科院等平台推动学科跃升;厦门大学谭绍滨教授发出“数学强则师范院校强”的时代强音,呼吁兄弟院校鼎力相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洪佳教授创新提出校友资源挖掘与双轨制评价体系的构想;华东师范大学周国栋教授强调基础教育服务与硕士培养质量并重;河南大学刘根强教授力主在师范类院校中优先扶持数学学科发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校数学学科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特色优势,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专家们也客观指出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并就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
蒋鲲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论证会为契机,认真吸纳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逐条研究落实,制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全力推动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不仅为我校数学学科“十五五”规划绘制了清晰蓝图,更为学科在人才引育、教学科研、特色发展等方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