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响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准契合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布局,充分释放数学学科在学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里的引领性效能,8月13日,我校数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理工一号楼327会议室顺利举办。

本次会议汇聚国内数学领域权威力量。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义川教授,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吴勃英教授,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唐孝敏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毕卉教授出席会议。我校校长蒋鲲教授带领数学科学学院相关人员全程参与会议,聚焦数学学科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崔仁浩教授主持。宋文教授、穆强教授、唐黎明教授、白微教授参加研讨会。

会上,崔仁浩介绍参会专家。蒋鲲校长致辞,强调数学学科发展对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刘萍院长汇报数学学科现状,梳理发展成果与待突破方向。随后,席院士主持专家点评交流环节:吴勃英教授提出提升科研层次,思考学科科研深度与广度拓展;杨义川教授聚焦评价体系优化、特色培养、人才引育与代数方向发展等建言;唐孝敏教授肯定学科亮点,注重基础教学优势;毕卉教授围绕人才联合培养与课程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与会专家们既认可了优化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也指出要换位思考、直面学科短板不足。席南华院士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博士点建立以来,数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可以从人才与资源维度等方面引入国外学者、挖掘校友资源等方面深入思考。







此次论证会凝聚学界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对学科现状的剖析、未来路径的研讨,从人才引育、科研突破到评价体系优化等多维度形成发展共识,将为我校数学学科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助力我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迈向新台阶。
专家简介
席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8年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博士后提前出站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2014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2018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022至2024年担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国数学会理事长。2001年获得第二届晨兴数学奖银奖。2005年获得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解决重要猜想: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双边胞腔的基环的猜想;确定了Deligne-Langlands关于仿射Hecke代数的猜想成立的充要条件。揭示表示性质:证明了特征p上的非单位根处的量子群的有限维表示的性质与特征0的代数群的表示类似,清楚具体地实现单位根处的量子群的有限维不可约表示。开启研究方向:正特征代数闭域上的代数群的抽象无限维表示。合作研究成果:与Chari合作构造了量子群的单项基;与Lusztig合作发现了典范左胞腔,与Tanisaki合作证明了仿射A型Hecke代数的一个代数滤过和一个几何滤过相同。

杨义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二级),蓝天学者。Soft Computing《高等数学研究》《模糊系统与数学》编委,非经典逻辑与计算专委会主任,教育数学专委会监事长。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4项,出版教材4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负责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