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谋划2026届毕业生就业与考研工作、切实提升就业质量,9月3日,数学科学学院召开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系主任及学院“三办”全体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井申主持。

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艳民首先通报202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他从就业率数据、毕业生去向分布(含协议就业、考研升学、灵活就业等维度)、重点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帮扶成效三方面展开解读,既呈现上一届就业工作亮点与成果,也直面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压力、部分专业对口岗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和艳民针对2026届毕业生提出“提前谋划、精准发力”工作思路,明确将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考研备考动员会等活动,助力学生尽早明确职业方向与发展路径,为后续就业、考研准备打牢基础。
学院院长刘萍在会议中强调,招生与就业是支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须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在就业工作上,她提出树立“就业贯穿始终”理念:将就业指导教育前置至新生入学教育,从大一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结合兴趣与专业优势构建职业发展认知;同时加强专业情志教育,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实践、行业前沿讲座等,增强学生对数学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帮助学生树立 “专业有价值、就业有前景”的就业观,避免因专业认知偏差导致就业迷茫。考研工作方面,刘萍要求组建由专业骨干教师、资深导师构成的考研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考研支持,助力学生提升考研竞争力,推动考研升学与协议就业共同成为学院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突破口,形成“就业与考研并行促进”的良好局面。针对本学期就业工作推进,刘萍提出多项务实举措:一是加大“访企拓岗”力度,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及教育培训机构,挖掘优质岗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发挥新老生“传帮带”作用,通过建立学业与就业帮扶小组等形式,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杜绝消极就业情绪传递;三是引导学生打牢专业基础,严格落实学院“两早一晚” 制度,以扎实专业能力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刘萍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与地方发展需求,部署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师范生培养工作,强调要发挥数学学科在数据分析、建模应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地方发展贡献学科力量。

学院党委书记李井申在总结中充分肯定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指出我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暂时位列全校第二,这一成果离不开各系主任、“三办”工作人员的扎实推进,全体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努力,既彰显学院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成效,也为学院赢得社会声誉,为2026届就业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他明确2026届就业工作仍面临复杂形势,需正视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学生多元化职业需求等挑战,要求全院以“保优势、提质量”为目标,延续优良作风与务实举措,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学生前途、家庭幸福,关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与社会形象塑造的“民生工程”“核心工程”,需摆在学院工作重要位置,以高度责任感主动谋划落实;二是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岗位责任,将会议部署任务清单化分解,明确各系、各办公室职责分工与具体责任人,制定时间节点与量化标准,确保“访企拓岗”岗位数量、考研指导服务频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进度等 “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避免“纸上谈兵”;三是凝聚工作合力,形成攻坚氛围,强调就业工作不是学工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院协同参与的“大合唱”,需衔接专业教学与职业需求,发挥各系专业教师行业认知优势,“三办”做好统筹协调,形成“学院统一领导、各科室协同、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以集体力量攻克难题,推动 2026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更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此次启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院 2026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启动。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为毕业生提供更精准、优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助力毕业生在人生新起点实现高质量就业与长远发展。